政治协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三大职能政治协商

传承非遗文化 做强文化产业

发布时间:2018-01-12     访问次数:91753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上一篇   下一篇

  • 桃源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一方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沃土。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文化的渗透、外来生活方式的袭扰,目前我县传统文化、特别是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文化项目,其发展正面临着资源流失严重、传承后继乏人、开发利用不足等突出问题。为此,我们组成调研组就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 非遗 )的保护传承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情况建言如下:  

    一、 非遗 频亮红灯,保护迫在眉睫

    据调查, 我县现有 非遗 10大类、37小类、286个项目, 虽然在保护传承 非遗 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外地相比,在产业规划、资金投入、管理水平上还是明显滞后, 非遗 保护频亮红灯。

    1、项目濒危告急。 一些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并以口传心授等方式传承的非遗项目正在不断消失,如我县傩文化类的傩技、傩艺,桃源山歌,剪纸等。我县处于濒危或绝迹的工艺美术类近10种、特色音乐9种。民间曲艺已失传的有善书、转鼓、西洋镜等,近于失传的有一人班、莲花闹、双簧、桃源老丝弦等。有的项目赖以生存的行头已全套流失。如三阳镇茅叶寺村木偶戏科班九花二匠的全套道具和夷望溪镇纪公村科班谢金庭的全套道具(含服饰、乐器及表演工具)已被人收购,桃源仅有的三套木偶戏道具仅剩一套。

    2、 传承后继乏人。 我国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慨叹:“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桃源 非遗 现状正是如此。 由于 非遗 很多项目都是手工制作,制作周期长,市场效益慢,自愿学习 非遗 的学员越来越少。据调查统计,80%以上 非遗 传承保护人年龄超过 6 0岁。目前,桃源 后继无人的 非遗 项目是桃源傩技和民间剪纸。 桃源民间剪纸艺人胡旺 6 0岁,目前传承无人。

    3、发展 举步维艰 目前,桃源 非遗 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分布散、成本高的问题,市场开拓乏力,收效甚微。桃源文化产业在社会认知层面较低,部分金融机构对桃源文化产业缺乏足够信任,致使桃源 非遗 文化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甚至因资金贷款断链被迫关门。

    二、 非遗 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1、有丰富的非遗资源。 我县现有的10大类、37小类、286个 非遗 项目,其中文字资料建档的项目66个,拟定项目传承人336人,成功申报省市县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1人,其中省级2人、市级9人、县级60人。成功申报省级保护名录4个,即桃花源传说、擂茶习俗、桃源木雕、瑜伽焰口手势;市级保护名录8个,包括桃源虾灯舞、桃源板龙灯舞、桃源野茶王、桃源九子鞭、桃源古尔邦节、桃源捉龟舞、桃源石雕、桃源刺绣;县级保护名录40个。 非遗 传承基地17处, 非遗 文化进校园项目1个,戏曲进校园项目1个。 桃源木雕工艺明代已形成流派,清代蜚声朝野。存续三千年以上的桃源刺绣工艺,被誉为中国刺绣史上的“活化石”,是当下所见传世量最大、最受藏家追捧的国之极品。

    2、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一是群众生活有需求,发展空间大。 一直以来,传统文化节目、地方特色产品深受群众欢迎。像桃源的虾灯、板龙灯、九子鞭、捉龟舞等热闹喜庆,往往是重大节庆日的压轴戏;野茶王和擂茶是桃源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湖南刘老树 茶业有限公司生产 的工夫红茶一叶难求。目前,仅县城区就有30多家擂茶馆,馆馆人气爆棚;桃源木雕制品中的雕花床、太师椅、九龙椅、八仙桌、大花轿等雕饰品深受旅游者和收藏家的青睐;桃源石雕享誉省内外,是湘西北传统的非遗产品;桃源刺绣产品是人们喜爱的民俗传统手工饰品,产品供不应求。 二是企业发展有龙头,发展内劲足。 目前,桃源依托 非遗 文化资源办起的企业发展来势非常好。省级 非遗 项目桃源木雕现有3家公司,传承授徒68人,员工400人,年产值9000万元。纳入 桃源县 “十三五”规划后,拟定在文化产业园区规划用地10亩,用1~2年时间达到年产值过亿元,成为桃源 非遗 产业龙头企业。市级 非遗 项目桃源刺绣主要采取 公司+农户 战略,培训一部分灵活就业人员在家门口创业。已累计培训员工400多人次,辐射全县16个乡镇,计划三年内绣工达500人以上,从业人员达2000人以上,年产值达8000万以上,使刺绣产业成为我县最具特色的文化品牌项目。    

    3、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此次调研,我们到了凤凰县和恩施市。凤凰县建立了占地2100平米的“凤凰·湘西非遗馆”及占地近200亩的文化旅游产业园,为湘西非遗资源提供了集中宣传展示的窗口,频繁的对外展示活动让凤凰县的非遗项目蜚声海内外。恩施市“女儿城”做足了“活态传承、文旅融合、产业化发展”的文章,以“三个一”为平台,即一座城(恩施土家女儿城)、一台戏(女儿会·赶场相亲)、一群人(一批非遗项目传承人),成功打造了一个既具文化气息又具商业人文气息的综合型旅游地。“女儿城”仅一年时间就被湖北省文化厅认定为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15年接待游客量达300万人次,入驻公司及个体商户400家,提供就业及创业岗位近5000个,实现文化旅游带动收入约7亿元。同时 园区每年斥资600万元 吸收了恩施地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3名,学员37人,传承项目23个之多。据了解,本省长沙雨花区、张家界武陵源区、湘西州吉首市也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三、 非遗 利在千秋,必须整体推进    

    1、要加大政府重视程度。 一是要培育 非遗 文化品牌。 选择有开发潜质的 非遗 项目,如桃源刺绣、木雕、石雕、擂茶、野茶王等,在传承基地、生产基地、展示馆等建设上 给予 资金、土地上的政策扶持。对需要融资的企业,可借鉴 河南滑县政府扶持安绣发展的模式,采取政府为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用基地项目对政府进行反担保的方式,为企业发展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同时在文化产业园内 以较低的租金把房子租给 非遗 传承人,让他们有地方制作、展示和售卖,通过“公助民办”的形式多元化开展基地、展馆建设,培育非遗文化品牌。 二是要建立对传承人和 非遗 产品的激励机制。 建议政府按 非遗 项目级别给予传承人适当的特殊技术津贴或传承经费。 鼓励传承人带徒,参照苏州市的标准提高授艺补贴标准,由国家标准 每人每年 2000元提高到1万元。 对省级以上的传承人破格录用,纳入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 三是要制定 非遗 产品评先评优奖励制度 对于获得省级以上项目或国家地理标志的 非遗 产品、在国内外 非遗 产品展示活动中获奖的项目,政府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2、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一是 持续开展 非遗 文化进校园活动。 继续将桃源刺 绣纳入县职业中专教学大纲,开设传统刺绣培训班, 并安排2名刺绣传承人授课。 选取教仁中学、漳江小学、莲花小学编写非遗文化教材和读本,将我县的重点 非遗 项目分别以音乐课、手工课、体育课和课间操等形式进入全县的中小学校,打造“非遗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 二是 采取交流引进的方式吸纳人才。 借鉴恩施市 非遗 保护中心人员组成经验,以县剧团改革分流人员为基础,采取交流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将县内代表性 非遗 传承人和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吸收到 非遗 保护中心的队伍 来,提升队伍的专业水平。    

    3、要加大传承保护力度。 组建非遗申报的领导班子。成立由县级分管领导挂帅、县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