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协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三大职能政治协商

振兴桃源中医事业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发布时间:2016-03-09     访问次数:13417     信息来源:     【字体:   上一篇   下一篇

  •  县政协委员罗旸

     

            中医药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四大国粹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过巨大贡献。桃源中医药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近些年来,由于大环境的变化,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生存发展受到困扰。为振兴桃源中医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我们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对全县中医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根据调研情况,建言如下:

            一、振兴桃源中医前景十分光明

            从调研的情况看,当前振兴桃源中医事业至少有四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1.有辉煌的历史。据县志记载,清代和民国时期桃源就出过甘时霖、江月波、李正域等中医名家,民间中医江德运所撰中医诊疗名著《得心应手》,曾得到学界大家的高度肯定,成为宝贵的中医学遗产。1958年,全县中医药人员已达1200多人,当时的中医院已是全县中医药的培训基地。1964年,开展中医献方运动时,县中医药学会办有《桃源中医》月刊。六十年代末,县中医院眼科医生袁彩云,对传统中医技术进行创新,使失明43年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人民日报以《金针拨内障》为题进行了长篇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国内外求诊病人络驿不绝,连周边的旅社也更名为盲人旅社,县中医院的发展由此进入鼎盛期。197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亲临县中医院视察,使我县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去年10月27日《湖南日报》头版,以《杏林成荫惠民生》为题,报道了我县近年来中医药事业所取得的成就,随后获得全国中医药先进县称号。

           2.有现实的需求。一是患者有需求,发展空间大。大量实践证明,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无论是有病诊疗,还是无病保健,其作用都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据县乡村各级医务人员反映,现在选择中医药治病、保健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越来越多了,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二是医院寻出路有需求,生存空间大。县级公立医院实施综合改革、乡镇卫生院实施基药制度改革后,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医院补偿由服务收入、药品加成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后,医院收入减少了80%,加之政府补助无法足额到位,医院运行受到极大影响。而开展中医药服务不受此政策约束,合理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发展好中医药,就能有效补上被切掉的蛋糕,拓展新的生存发展空间。青林乡卫生院的破茧成蝶,便是“依托一位名中医,兴旺一家卫生院”的成功范例。该院院长陈宝君就是一位名中医,他在2005年接任院长时,该院年综合收入仅50万元,但去年该院年收入已逾2000万元,其中,中医药综合收入500余万元,陈宝君一人的门诊收入达200余万元,该院的生存发展生机勃勃。漳江、热市、茶庵铺、剪市、泥窝潭、盘塘等一批乡镇卫生院也是依托中医越办越兴旺。

            3.有政策的支持。近年来,为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国务院、卫生部、省委、省政府非常密集地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关于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农村中医药工作的主要举措》、《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为我们振兴中医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4.有外地的经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上,外地已经进行了大量成功实践,取得了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此次调研,我们到了攸县和临澧县,走进两县中医院,古色古香的装修风格、古今名医的宣传字画、精准凝炼的科室理念,处处都能让人强烈感受到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尤其是攸县中医院致力打造湘东南现代中医名院,采取治疗保健分区、绩效考核只看中医药运用指标的做法,2014年业务收入达1.35亿元,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这两个县凭借中医药的振兴,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后,乡镇卫生院很快走出了困境,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另据介绍,浙江省在推进中医药服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夯实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上,政府出台的政策更实,财政支持的力度更大,各级卫生医疗机构创新的经验更多,真正实现了政府有为、患者有医、医者有成的良性发展局面。

            二、振兴桃源中医面临困难很多

            1.中医龙头不强。1955年建院的县中医院,曾是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龙头,但近些年该龙头的作用在逐步丧失。该院是一家核定编制220张床位的二甲中医院,但一直挤在占地面积仅7亩、建筑面积11278㎡的狭小空间内生存。院内没有一台电梯,病人上五楼手术,需用担架抬上抬下,住院部病房墙体已经多处开坼,就连手术室也曾多次发生漏雨情况。该院的设备也十分落后,大型诊疗设备大多已经使用10年以上,最为先进的一台彩超,也比县城内其他医院使用的低了很多档次。特别是该院的专业人才十分紧缺,257名员工中,中医医师只有16人,只占医师总数的26.7%,离规定指标还差33.3%。按规定,院级领导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应≥60%,而目前该院领导中仅1人具有中医资质。

            2.中医人才匮乏。人才匮乏是我县各级中医服务机构遇到的带共性的问题。我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311人,其中具有执业资格的临床中医只有123人,中医师只占医师总数的12%,远低于20%的规定标准。在678名乡村医生中,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只有106人,占比15.6%,而其中中医执业医师才23人,占比仅3.4%。中医专业技术人才稀缺,引进难、留不住已成医卫部门的头疼之事。县中医院由于人才缺乏,曾经名噪一时的眼科和肛肠科逐渐没落,仅剩一块徒有虚名的科室牌子。去年,该院病理检验科一骨干以全市第一名成绩考入市中医院后,该科室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据了解,该院另5名技术骨干也在等待观望。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已经非常普遍、非常紧迫。

            3.政府投入不足。按照《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湖南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意见》的相关规定,除国家拨付的经费外,每年县级财政应配套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中医药事业,但2012-2015年间,县财政对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投入缺口较大,2012年投入70万元,2013年投入80万元,2014年和2015年分别投入110万元,只占卫生事业费投入的5%,离上级规定的10%的占比要求差距较大。由于投入不足,中医药工作开展大打折扣,中医药设备的购置、人才队伍的培养、重点专科的建设等费用全靠医院拉钱扯米自筹。

            4.管理力量薄弱。1988年4月,为加快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我县设立了桃源县中医药管理站,核定编制7人,其中专业技术管理干部5人,但实际在该站工作的只有站长1人,且年龄偏大,由其一人承担全县中医药日常管理任务,显然力不从心。很多中医药管理事务,特别是遇到一些硬任务后,往往是县卫生局临时指派局班子成员和医政股人员打突击,缺乏一支成建制、懂专业的中医药管理队伍。

            三、振兴桃源中医必须多管齐下

            1.建强龙头。要想中医药获得较快发展,龙头的作用必须发挥好,这是调研考察中外县市的共识和经验。基于这种认识,汉寿、安乡、临澧、攸县等县级中医院均已进行整体搬迁。我县中医院的情况如前所述,已与老百姓的就医需求形成极大反差。建议将县中医院整体搬迁纳入“十三五”重点项目,并尽快启动前期工作。按照政府投入、规模适度、学科齐全、功能完善、排放达标、县级一流的原则,投资2.5亿元,在县城南区建设一座占地面积80亩,建设业务用房5万㎡,开设病床500张,年收治住院病人2万人、门诊病人15万人,业务收入1.5亿元的现代化中医医院。同时,采取系列特殊措施,调强班子、配强骨干,优化培训服务功能,使其真正成为继承发扬中医药学,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需求,指导农村中医药业务的综合性二甲中医院。

            2.扩充阵地。为了达到《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基本实现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要求,建议县政府借合并乡镇的契机,重点抓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在县域卫生规划中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医疗机构,加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室建设。通过强化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夯实中医药工作基础,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3.引进人才。攸县政协副主席彭新立告诉我们:“为了攸县中医院脱困发展,我们对引进的人才实行了给钱、送房、配老婆的特殊政策”。尽管这是一句戏言,但可见他们重视中医药的一片苦心。临澧县也为引进人才推出了“对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质的人员,免考办理招聘进编手续”的特殊政策。为了充实桃源中医药人才队伍,我们建议县委、县政府特许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特殊的人才引进、培养、培训政策,建立灵活、实用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招考一批、返聘一批、稳定一批、定向委培一批等措施,不拘一格壮大桃源中医药人才队伍,为桃源中医药超常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加大投入。依据相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县财力实际,我们建议,现阶段,政府要尽可能将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区建设、县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人头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中医事业发展有较强的财力做后盾。另外,积极促进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允许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同时,学习借签外地经验,科学调整中医药在医保、新农合中的报销比例,通过政策倾斜引导就医群众选择中医,促进中医良性发展。

           5.加强管理。一是成立由分管县级领导挂帅,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强有力的县中医药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调度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协调解决中医药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强化县中医药管理站的职能,配强管理队伍,用科学的规划、管用的制度、良好的标杆、多样的活动,将蕴藏在各个层面、各个岗位有利中医药发展的各种潜能有效激活、整合,使中医药走出“自生自灭”的原生态。此外,各级医疗机构也要积极学习外地经验,创新管理理念,加速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的进程,让人们首选中医药诊疗、保健的理念入脑入心。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中国如果说有东西贡献全世界,我看中医是一项。桃源中医有过贡献、也曾辉煌。我们相信,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全县中医人的不懈努力,新时期的桃源中医药事业一定能再续辉煌、造福人民!

     

分享到: